在使用奧維地圖的過程中,除了瀏覽內置的地圖外,您還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在奧維中添加自定義地圖。PC V10.2.6版本支持添加自定義地圖多時相影像(歷史影像),可用于將不同時期的航拍圖導入到一份自定義地圖中,航拍圖支持多種數(shù)據(jù)格式,如:JPEG、PNG、TIFF和IMG等;還支持從網絡或瓦塊服務器獲取多時相影像(歷史影像)。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如何添加自定義地圖多時相(歷史影像)。
運行PC端奧維互動地圖,在菜單欄中點擊【自定義地圖】下拉菜單,點擊【自定義地圖管理】,打開【自定義地圖管理】窗口。
在【自定義地圖管理】窗口中,點擊【添加】按鈕。
進入【自定義地圖[添加]】窗口。設置各參數(shù)。
★圖層參數(shù)設置說明
(1)地圖ID:200-999之間,每個自定義地圖分配的一個ID號,不重復即可,這里設為200。
(2)地圖名稱:顯示在自定義地圖菜單下的地圖名稱。
(3)最大級別:該地圖的最高顯示級別,用戶根據(jù)導入圖片的實際級別設置,應大于或者等于圖片的級別。
(4)投影類型:一般設置為墨卡托中國或者墨卡托全球,需要與疊加底圖的投影類型一致,疊加時才不會出現(xiàn)錯位。
(5)時間類型:多時相(歷史影像)。
(6)其他參數(shù)不作說明,保持默認設置即可。
在【自定義地圖[添加]】窗口,設置各參數(shù),本文以添加多時相(歷史影像)為例進行說明?!緯r間類型】選擇【多時相(歷史影像)】,點擊后面的,進入到【歷史影像屬性】窗口。
說明:
多時相支持多種時間格式:0:不定期,1:年,2:半年,3:季度,4:雙月份,5:月份,6:半月份,7:周,8:天,這里您可以根據(jù)具體實際情況進行設置,本文以不定期為例,設置完后點擊【確定】→【確定】按鈕,即可成功添加圖層。
(1)加載需要導入的圖片
在奧維中,用戶可通過多種方式導入航拍圖,如通過經緯度確定范圍導入、通過tiff/img文件內部坐標信息確定范圍導入等,這些方式的應用條件不一致,用戶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導入。
具體導入方式可以參考幫助文檔《如何導入自定義航拍圖并設置疊加層》、《通過圖塊編號確定左上角位置導入自定義地圖》、《通過關聯(lián)點確定位置導入自定義地圖》、《通過顯示在地圖上的標簽附件導入自定義地圖》等。
在【自定義地圖管理】窗口,勾選新添加的圖層,點擊【圖片管理】按鈕,進入[自定義圖片管理]窗口,如下圖。
在[自定義圖片管理[200]]窗口中,點擊【操作類型】下拉框,選擇【導入圖片】,根據(jù)圖片具體情況選擇【導入方式】,本文以【通過tiff/img文件內部坐標信息確定范圍】導入為例,點擊【圖片路徑】欄右側的【選擇】按鈕。
說明:
選擇圖片:只能選擇單張tiff航拍圖導入到奧維中。
批量選擇圖片:可以將多張tiff航拍圖批量導入到奧維中。
選擇文件夾:可以將整個文件夾下的tiff航拍圖導入到奧維中。
我們以導入單張航拍圖為例,選擇圖片,點擊打開。加載后,自動填充導入到級別,設置影像導入日期。
(2)導入并生成低級別地圖
點擊【開始】按鈕,點擊【是】→【確定】,執(zhí)行導入并生成低級別圖片。
導入其他日期影像與上述步驟相同,這里不再贅述。
導入航拍圖完成后,即可在地圖窗口中瀏覽該歷史影像地圖。
點擊[自定義地圖]菜單,選擇剛添加的圖層【航拍圖-歷史影像】,可以點擊時間條切換歷史影像查看。
客戶端制作好的航拍圖多時相,您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將影像圖分享到企業(yè)內網:1、企業(yè)服務器,2、奧維WEB瓦塊服務。
企業(yè)服務器統(tǒng)一配置多時相地圖(歷史影像),實時同步地圖數(shù)據(jù)。
使用管理控制臺登錄企業(yè)服務器,然后點擊[系統(tǒng)]→【設置地圖服務】。
勾選【啟用地圖服務】,設置地圖數(shù)據(jù)路徑(注意:該路徑為服務器存放多時相航拍圖地圖數(shù)據(jù)的路徑),點擊【確定】,保存配置。
Linux CentOS服務器的路徑格式:/root/map,用“/”分隔。
然后重新進入[地圖服務設置]對話框,點擊【選擇地圖】,批量選中圖層,點擊鼠標右鍵,選擇【本地庫】。
說明:
本地庫:即服務器讀取本地離線地圖庫,向客戶端提供地圖服務。
保存即可。
配置完地圖服務后,您的管理控制臺和客戶端就可以從企業(yè)服務器上加載地圖數(shù)據(jù)。
(1)奧維電腦端加載地圖
在奧維PC端中,點擊[企業(yè)]→【登錄企業(yè)服務器】。
輸入服務器IP地址、端口號、用戶名和密碼,點擊【確定】。
勾選需要添加到客戶端的地圖,點擊【確定】→【是】,即可。
在[自定義地圖]菜單下,選擇地圖,即可瀏覽航拍圖多時相(歷史影像)。
(3)奧維手機端加載地圖
點擊右上角的按鈕,輸入服務器IP地址、端口號、用戶名和密碼,點擊【登錄】→【確定】→【確定】。
點擊右上角的按鈕,點擊【自定義地圖】,勾選您需要瀏覽的地圖,即可查看航拍圖多時相(歷史影像)。
如何啟用WEB瓦塊服務請參考幫助文檔《如何在奧維中啟用WEB瓦片服務》。
如何訪問WEB瓦塊服務請參考幫助文檔《奧維互動地圖訪問奧維WEB瓦片服務》。
說明:
從瓦塊服務器獲?。翰欢ㄆ诘腢RL里必須含有{$ovtm=字段,用于獲取時間列表,比如自定義地圖設置里URL=/getomap{$ovtm=time}_200_{$z}_{$x}_{$y}_0_{$dyms1}.jpg
,獲取瓦塊時會向瓦塊服務器發(fā)出/getomap_200_{$z}_{$x}_{$y}_0_20250417.jpg
請求,其中的{$ovtm=time}會自動被過濾,{$dyms1}會被替換成時間工具條選定的時間;獲取瓦塊對應的時間列表時會向瓦塊服務器發(fā)出/getomaptime_200_{$z}_{$x}_{$y}_0_.jpg
請求,其中{$ovtm=time}被替換成time,時間字段{$dyms1}會自動被過濾。
URL例子:/getomap{$ovtm=time}_200__{$z}_{$x}_{$y}_0_{$dyms1}.jpg
, {$dyms1}變量用于將時間替換成年月日格式如20250417,{$ovtm=time}變量用于獲取瓦塊拍攝時間 。
系統(tǒng)會自動向瓦塊服務器請求當前地圖中心點瓦塊對應的時間列表,如果獲取失敗則檢索本地庫獲取時間列表。
(1)PC端
在奧維電腦端,點擊[自定義地圖]→【自定義地圖管理】→【添加】。
進入[自定義地圖[添加]]對話框,設置下圖中所框選的參數(shù)。
☆說明
(1)地圖ID:可設置為200至999的任意數(shù)字,不可重復。
(2)地圖名稱:可任意設置。
(3)協(xié)議:選擇http。
(4)版本號:可不設置。
(5)最大級別:根據(jù)瓦片數(shù)據(jù)的最高級別設置,如18。
(6)投影類型:根據(jù)瓦片數(shù)據(jù)的投影類型進行設置,航拍圖根據(jù)源圖層進行設置(創(chuàng)建圖層時設置成了什么投影,這里就設置成什么)。
(7)圖片類型:衛(wèi)星影像圖就選擇【影像地圖】,矢量地圖就選擇【普通地圖】。
(8)圖片格式:png、JPG均可。
(9)圖片大?。?56像素和512像素均可。
(10)主機名:發(fā)布HTTP瓦片服務的機器的IP地址。
(11)端口號:發(fā)布HTTP瓦片服務時設置的服務端口號,本文是9999。
(12)主機編號:可不設置。
(13)URL:參考本節(jié)《獲取瓦塊服務器地圖URL信息》,只需填寫端口號后面的部分。前面的【圖片格式】設置項選擇了什么格式(如JPG),URL中就寫什么格式(.jpg)。
示例:/getomap{$ovtm=time}_200_{$z}_{$x}_{$y}_0_{$dyms1}.jpg
完成設置后,點擊【確定】按鈕,在[自定義地圖管理]窗口中,會顯示添加的圖層。
(2)手機端
在奧維手機端主界面,點擊右上角的按鈕,點擊【自定義地圖】→【自定義地圖管理】→【添加】。
進入[自定義地圖[添加]]對話框,設置下圖中所框選的參數(shù),設置完成后點擊【確定】按鈕。
☆說明
參數(shù)設置同電腦端,這里不再贅述。詳情可參考2.2.3章節(jié)中的(1)電腦端。
示例URL:/getomap{$ovtm=time}_200_{$z}_{$x}_{$y}_0_{$dyms1}.jpg
添加完成后,在[自定義地圖]窗口中,會顯示添加的圖層。
(1)電腦端
點擊[自定義地圖]菜單,選擇剛添加的圖層,即可顯示調取的地圖。第一次加載可能會比較慢,等待1分鐘。
如下圖所示,選擇剛添加的圖層【歷史影像-瓦塊服務器】,可以點擊時間條切換歷史影像查看。
(2)手機端
在手機端地圖主界面,點擊右上角的按鈕,點擊【自定義地圖】,在[自定義地圖]窗口中,會顯示添加的圖層,勾選圖層查看多時相(歷史影像)。
針對各地方天地圖都有歷史影像資源,您可以將地方天地圖歷史影像添加到奧維中進行查看。
URL中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添加以下2個變量。
1、時間包含變量:{$dinc=yyyy,yyyymm,yyyymmdd},$dinc變量中可以含有多個時間(最多含有的時間個數(shù)受限于512字節(jié)URL總長度),用逗號分隔,格式可以是年或年月或年月日,表示時間工具條僅由這幾個時間構成。一旦URL中含有時間包含變量,多時相中的起始時間與終止時間設置會被忽略。在定義的時間中,如果時間格式是年,則自動轉換為此年度的最后一天,如果時間格式是年月,則自動轉化為此月份的最后一天,即設置成2024等同于設置20241231,設置成202409等同于設置20240930,如果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就只設置年份,如果是月份的最后一天就只設置年月,這樣可以減少URL長度。
舉例:某地方天地圖以年單位,但每個年份所對應的url具體時間不一樣,比如:
2018年對應的url是:/img/wmts?SERVICE=WMTS&z={$z}&y={$y}&x={$x}&time=2018-03-11
2019年對應的url是:/img/wmts?SERVICE=WMTS&z={$z}&y={$y}&x={$x}&time=2019-12-31
2021年對應的url是:/img/wmts?SERVICE=WMTS&z={$z}&y={$y}&x={$x}&time=2021-06-30
2023年對應的url是:/img/wmts?SERVICE=WMTS&z={$z}&y={$y}&x={$x}&time=2023-07-31
奧維可定義為多時相定期格式,像上面的每年一份就將時間周期設為年(設為其他周期也可以),定義如下:
/{$dinc=20180311,2019,202106,202307}img/wmts?SERVICE=WMTS&z={$z}&y={$y}&x={$x}&time={$dyms}
其中{$dinc=可以放在URL的任意位置。{$dyms}代表時間格式為年-月-日
2、時間排除變量:{$dexc=yyyy,yyyymm,yyyymmdd} ,在設定的周期內排除掉這幾個時間
比如某地方有2010-2024年份天地圖,URL為/img/wmts?SERVICE=WMTS&z={$z}&y={$y}&x={$x}&time={$dy},但其中缺失2012,2015,則可在URL中加上排除變量:
/{$dexc=2012,2015}}img/wmts?SERVICE=WMTS&z={$z}&y={$y}&x={$x}&time={$dy}, 其中{$dexc=可以放在url的任意位置。
比如某地方有201506-202311每個月份的天地圖,URL為/img/wmts?SERVICE=WMTS&z={$z}&y={$y}&x={$x}&time={$dym},但其中缺失其中的2017年一整年、2019年中的3月、5月、9月數(shù)據(jù),則可在URL中加上排除變量:
/img{$dexc=2017,201903,201905,201909}}/wmts?SERVICE=WMTS&z={$z}&y={$y}&x={$x}&time={$dym}, 其中{$dexc=可以放在url的任意位置。
如果多時相定期的URL中含有時間包含變量,則多時相周期的起止時間、URL中的時間排除變量被忽略”,不定期的URL含有時間變量不起作用
(1)PC端
在奧維電腦端,點擊[自定義地圖]→【自定義地圖管理】→【添加】。
進入[自定義地圖[添加]]對話框,設置下圖中所框選的參數(shù),點擊【時間類型】后的【...】按鈕,設置歷史影像屬性。
☆說明
(1)地圖ID:可設置為200至999的任意數(shù)字,不可重復。
(2)地圖名稱:可任意設置。
(3)版本號:可不設置。
(4)最大級別:該地圖的最高級別,例如天地圖影像底圖的最高級別為18級,您可以設置為18及以上。
(5)投影類型:您根據(jù)地圖的實際情況選擇。因為本示例添加的是天地圖影像底圖(經緯度投影),所以選擇【經緯度投影】。
(6)圖片類型:衛(wèi)星影像圖就選擇【影像地圖】,矢量地圖就選擇【普通地圖】。
(7)時間類型:多時相(歷史影像)。點擊后面的[...]按鈕,設置歷史影像屬性。
(8)圖片格式:您根據(jù)地圖的實際情況選擇。天地圖保持默認。
(9)圖片大?。耗鶕?jù)實際情況選擇,天地圖保持默認。
(10)主機名:根據(jù)當?shù)靥斓貓D實際情況設置。
(11)端口號:根據(jù)當?shù)靥斓貓D實際情況設置。
(12)主機編號:可不設置。
(13)URL:您根據(jù)地圖的實際情況填寫。
示例1-時間包含變量:/{$dinc=20140101,20150101,20180101,20190101,20200101,20210101,20220101}server/dsxyx/wmts?LAYER=dsx&FORMAT=image%2Fpng&VERSION=1.0.0&TILEMATRIXSET=dsx_Matrix_0&SERVICE=WMTS&REQUEST=GetTile&TILEMATRIX={$z}&TILEROW={$y}&TILECOL={$x}&tk= key&TIME={$dyms}%200:00:00&USERECENT=true
注意:tk需要替換成具體的天地圖密鑰。
示例2-時間排除變量:
/{$dexc=2016,2017}server/dsxyx/wmts?LAYER=dsx&FORMAT=image%2Fpng&VERSION=1.0.0&TILEMATRIXSET=dsx_Matrix_0&SERVICE=WMTS&REQUEST=GetTile&TILEMATRIX={$z}&TILEROW={$y}&TILECOL={$x}&tk= key={$dy}-01-01%200:00:00&USERECENT=true
注意:tk需要替換成具體的天地圖密鑰。
完成設置后,點擊【確定】按鈕,在[自定義地圖管理]窗口中,會顯示添加的圖層。
(2)手機端
在奧維手機端主界面,點擊右上角的按鈕,點擊【自定義地圖】→【自定義地圖管理】→【添加】。
進入[自定義地圖[添加]]對話框,設置下圖中所框選的參數(shù),設置完成后點擊【確定】按鈕。
☆說明
參數(shù)設置同電腦端,這里不再贅述。詳情可參考3.1.2章節(jié)中的(1)電腦端。
示例1-時間包含變量:/{$dinc=20140101,20150101,20180101,20190101,20200101,20210101,20220101}server/dsxyx/wmts?LAYER=dsx&FORMAT=image%2Fpng&VERSION=1.0.0&TILEMATRIXSET=dsx_Matrix_0&SERVICE=WMTS&REQUEST=GetTile&TILEMATRIX={$z}&TILEROW={$y}&TILECOL={$x}&tk= key&TIME={$dyms}%200:00:00&USERECENT=true
示例2-時間排除變量:
/{$dexc=2016,2017}server/dsxyx/wmts?LAYER=dsx&FORMAT=image%2Fpng&VERSION=1.0.0&TILEMATRIXSET=dsx_Matrix_0&SERVICE=WMTS&REQUEST=GetTile&TILEMATRIX={$z}&TILEROW={$y}&TILECOL={$x}&tk= key={$dy}-01-01%200:00:00&USERECENT=true
注意:tk需要替換成具體的天地圖密鑰。
添加完成后,在[自定義地圖]窗口中,會顯示添加的圖層。
(1)PC端
點擊[自定義地圖]菜單,選擇剛添加的圖層【歷史影像-天地圖】。
如下圖所示,可以點擊時間條切換歷史影像查看。
(2)手機端
在手機端地圖主界面,點擊右上角的按鈕,點擊【自定義地圖】,在[自定義地圖]窗口中,會顯示添加的圖層,勾選圖層查看多時相(歷史影像)。
一、導入說明
若用戶已知需要導入的圖片的級別、水平編號X值、垂直編號Y值,則可通過圖塊編號確定左上角位置的方式將圖片導入到奧維的自定義圖層中。
二、操作步驟
1、進入【自定義地圖管理】窗口
運行電腦端奧維互動地圖,在菜單欄中點擊【自定義地圖】下拉菜單,點擊【自定義地圖管理】,打開【自定義地圖管理】窗口。
2、進入【自定義地圖[添加]】窗口
在【自定義地圖管理】窗口中,點擊【添加】按鈕,進入【自定義地圖[添加]】窗口。
3、添加虛擬自定義地圖圖層
在【自定義地圖[添加]】窗口中,輸入地圖名稱,設置最大顯示級別,選擇投影類型(可選擇墨卡托中國和墨卡托全球),其他參數(shù)均可不設置,點擊【確定】按鈕。添加完成后,【自定義地圖管理】中會顯示該圖層。
說明:
時間類型:単時相、多時相(歷史影像)。根據(jù)實際影像情況選擇,多時相請參考幫助文檔《如何添加自定義地圖多時相(歷史影像)》。
4、進入【自定義地圖管理[217][自定義地圖]】窗口
在【自定義地圖管理】中,勾選需要導入地圖數(shù)據(jù)的圖層([217][自定義地圖]),點擊【圖片管理】按鈕,進入【自定義地圖管理[217][自定義地圖]】窗口。
5、設置導入方式和圖片路徑
在【自定義地圖管理[217][自定義地圖]】窗口中,點擊【操作類型】下拉框,選擇【導入圖片】,點擊【導入方式】下拉框,選擇【通過圖塊編號確定左上角位置】,點擊【圖片路徑】欄右側的【選擇】→【選擇圖片】,進入[打開]窗口,選擇需要導入的圖片,點擊【打開】按鈕,加載圖片。
6、導入并生成低級別地圖
設置導入級別后,輸入圖塊編號X和Y值,點擊【開始】按鈕,執(zhí)行導入。
7、生成低級別圖片完成后,點擊【自定義地圖】菜單,選擇剛添加的圖層【自定義地圖】,可將地圖切換到新添加的地圖圖層,能夠正常顯示該地圖。
注:設置內置圖層疊加層請參考使用幫助文檔《如何導入地圖圖片并設置內置地圖疊加層》。
]]>在使用奧維的過程中,除了瀏覽內置的地圖外,您還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在奧維中添加自定義地圖,包括在線地圖和航拍圖。在電腦端奧維中添加自定義地圖,支持多種數(shù)據(jù)格式,如:JPEG、PNG、TIFF和IMG等,而手機端目前僅支持TIFF格式,通過分析數(shù)據(jù)內經緯度信息方式導入,如果是其他格式數(shù)據(jù),可以在電腦端奧維制作好自定義地圖分享到手機端。
本文就為您講解手機端導入tiff格式文件的操作方法。
1、創(chuàng)建自定義圖層
在導入航拍圖之前,我們需要創(chuàng)建一個自定義圖層。
在地圖界面點擊右下角【更多】→【選擇地圖】→【自定義地圖】→【自定義地圖管理】,點擊[添加],設置地圖名稱、最大級別、投影類型和圖片類型,其他無需設置。
地圖ID:200-1000之間,系統(tǒng)會自動分配ID號,也可自己設置,不重復即可
最大級別:應大于航拍圖的實際級別,部分航拍圖的清晰度可達到21級或22級。
投影類型:如果您要疊加到天地圖影像上顯示,選擇【墨卡托全球】;如果要疊加到四維地球日新圖上顯示,那么選擇【經緯度投影】。
圖片類型:選擇【影像地圖】。
點擊【確定】即可創(chuàng)建成功。
2、導入圖片
圖層創(chuàng)建完成后,我們就可以將tiff數(shù)據(jù)導入到該圖層上。
選中該圖層,點擊【修改地圖】→【圖片管理】→【導入圖片】,在手機文件中找到數(shù)據(jù)所在位置,選擇后開始導入。
導入完成后點擊確定,生成低級別圖片。
如果您有多幅航拍圖,可以在所有航拍圖都導入此圖層后,一次性生成低級別的圖片。
點擊【圖片管理】,選擇【生成低級別圖片】,點擊【開始】即可。完成后,關閉該窗口。
然后我們在自定義地圖列表中選擇剛剛添加的圖層,即可正常瀏覽。
3、設置地圖疊加層
創(chuàng)建好自定義圖層之后,我們可以對導入的航拍圖設置底圖,與其奧維內置地圖疊加顯示;也可以對航拍圖設置疊加層,疊加路網和相關標記信息,但二者投影類型需要保持一致。若需要進行疊加設置的圖層投影類型為“墨卡托中國”,我們新建圖層【自定義地圖】的投影類型也應為“墨卡托中國”,否則無法疊加。
(1)自定義地圖設置疊加層
在地圖界面點擊右下角【更多】→【選擇地圖】→【自定義地圖】→【自定義地圖管理】;
選中該圖層,點擊【修改地圖】,點擊【疊加層】選擇【使用】,點擊【設置】進入[疊加層設置]窗口,小字體疊加層,選擇【四維地球電子地圖路網】;大字體疊加層選擇【四維地球電子地圖路網】。另外,這里還可以設置顏色不透明度,用戶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設置。點擊【確定】按鈕,保存設置。
返回到地圖窗口,將地圖切換至自定義地圖,即可看到,在地圖上已經顯示了路網信息。
(2)自定義地圖設置底圖
在地圖界面點擊右下角【更多】→【選擇地圖】→【自定義地圖】→【自定義地圖管理】;
選中圖層,點擊【修改地圖】,點擊【底圖】選擇需要疊加的地圖,點擊確定即可。
注意:如果沒有底圖標題欄,請更新軟件版本。
在地圖窗口,將地圖切換至自定義地圖,即可看到,自定義地圖下面已經疊加了底圖。
1、ArcGIS發(fā)布地圖服務
在ArcGIS中,可以將航拍圖、矢量圖等發(fā)布為地圖服務。
(1)加載數(shù)據(jù)
選擇存放地圖文件的文件夾,點擊【確定】。選擇需要發(fā)布的航拍圖(可批量選擇),點擊【添加】。
在ArcMap地圖顯示窗口中,即可顯示添加的航拍圖。
(2)發(fā)布地圖服務
點擊【文件】→【共享為】→【服務】,選擇【發(fā)布服務】,點擊【下一步】。
進入[發(fā)布服務]窗口,點擊下拉框右邊的按鈕,進入[添加ArcGIS Server]窗口,選擇【發(fā)布GIS服務】,點擊【下一步】。
進入[常規(guī)]窗口,設置服務器URL,服務器類型、過渡文件夾保持默認,輸入用戶名、密碼,點擊【完成】,即可創(chuàng)建一個連接,并返回[發(fā)布服務]窗口。
服務器URL:參照提示,將“myserver”改為ArcGIS Server所在主機的IP地址。若ArcGIS Desktop 和ArcGIS Server在同一臺機器,可以將“myserver”改為“l(fā)ocalhost”。
在[發(fā)布服務]窗口,選擇剛創(chuàng)建的連接,輸入服務名稱,點擊【下一步】。
點擊【繼續(xù)】,進入[服務編輯器]窗口。
在[服務編輯器]窗口,切換到[緩存]:
①【繪制此地圖服務】:選擇【使用緩存中的切片】。
②【切片方案】:保持默認。ArcGIS發(fā)布地圖服務,奧維僅支持加載ArcGIS Online、Bing地圖…風格的地圖服務,投影類型為【Web墨卡托】。
③【細節(jié)層次】:您根據(jù)航拍圖的清晰度設置合適的切片級別。通常,最低緩存級別為“0”。
④ 【估計緩存大小】:保持默認。
切換到[高級設置],設置最小緩存比例、最大緩存比例、切片格式,勾選【按需創(chuàng)建切片】。
① 【最小緩存比例】:保持默認。
② 【最大緩存比例】:保持默認。
③ 【切片格式】:選擇合適的格式,如PNG。奧維僅支持加載PNG、JPG格式的地圖切片。
點擊【分析】,彈出[準備]窗口,顯示“錯誤、警告、消息”的提示信息。
若錯誤為0,則可以正常發(fā)布;否則,請按提示信息對地圖進行修改。
警告和消息可以忽略,不影響地圖發(fā)布。
點擊【發(fā)布】→【確定】,系統(tǒng)執(zhí)行切片。
完成后,彈出[服務發(fā)布結果]窗口,點擊【確定】。
地圖服務發(fā)布成功后,可在ArcGIS Server Manager中查看。
在Windows開始菜單,找到ArcGIS目錄,點擊【Manager】,輸入用戶名、密碼,點擊【登錄】。
登錄后,即可在服務管理頁面查看已發(fā)布的地圖服務。
2、奧維加載ArcGIS地圖服務
在奧維手機端、PC端均可加載ArcGIS地圖服務。
(1)獲取URL
將鼠標放在“視圖”上,點擊左鍵,進入地圖頁面。
在地圖頁面,按鍵盤F12;點擊【網絡】,在左側放大地圖,右側會出現(xiàn)圖片列表;點擊任意一張圖片,在標頭中可查看請求URL,新建一個文本文檔,復制該請求URL到記事本中。
在記事本中,具體格式設置如下圖所示:
(2)奧維PC端加載ArcGIS地圖服務
在奧維互動地圖PC版中,點擊【自定義地圖】→【自定義地圖管理】→【添加】,彈出[自定義地圖]窗口。
輸入地圖名稱、主機名、端口號、URL等信息,設置最大級別、投影類型、圖片類型、圖片格式、圖片大小等信息,點擊【確定】按鈕,地圖服務即添加完成。
☆說明:
①【地圖ID】:保持默認。
②【地圖名稱】:用戶自己設置,本文為“custommap01”。
③【最大級別】:在ArcGIS上發(fā)布地圖服務時,最高緩存級別設置為多少級,這里就設置為多少級。
④【投影類型】:選擇【墨卡托中國】。
⑤【圖片類型】:您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本文的地圖為航拍圖,所以選擇【影像地圖】,方便3D瀏覽。
⑥【圖片格式】:發(fā)布地圖服務時,【切片格式】設置的什么格式,這里就選擇什么格式。本文為RNG格式。
⑦【圖片大小】:選擇【256像素】。
⑧【主機名】:填寫ArcGIS Server所在機器的IP地址、域名。
⑨【端口號】:您根據(jù)實際情況填寫,本文為:6080。
⑩【URL】:端口號后面的部分,示例如下:
/arcgis/rest/services/custommap01/MapServer/tile/{$z}/{$y}/{$x}
添加完自定義地圖后,點擊[自定義地圖]菜單,選擇該地圖,即可在地圖顯示界面顯示。如下圖所示:
(3)奧維手機版加載ArcGIS地圖服務
在奧維手機端主界面,點擊按鈕,點擊【自定義地圖】→【自定義地圖管理】→【添加】。
輸入地圖名稱、主機名、端口號、URL等信息,設置最大級別、投影類型、圖片類型、圖片格式、圖片大小等信息。
具體設置請參考本文《奧維PC端加載ArcGIS地圖服務》的內容。
點擊【確定】,添加完成后,可在[自定義地圖]菜單中選擇該地圖,在地圖窗口中顯示該地圖。
]]>在使用奧維的過程中,除了瀏覽內置的地圖外,您還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在奧維中添加自定義地圖,包括在線地圖和航拍圖。目前,支持添加到奧維中的航拍圖格式包括JPEG、PNG、TIFF和img。
本文將為您介紹導入TIFF格式的航拍圖。
1、創(chuàng)建圖層
在導入航拍圖之前,我們需要創(chuàng)建一個自定義圖層。
點擊[自定義地圖]→【自定義地圖管理】→【添加】,設置地圖名稱、最大級別、投影類型和圖片類型,其他無需設置。
最大級別:應大于航拍圖的實際級別,部分航拍圖的清晰度可達到21級或22級。
投影類型:一般設置為墨卡托中國或者墨卡托全球,需要與疊加底圖的投影類型一致,疊加時才不會出現(xiàn)錯位。
圖片類型:選擇【影像地圖】。
時間類型:単時相、多時相(歷史影像),根據(jù)實際影像情況選擇。多時相請參考幫助文檔《如何添加自定義地圖多時相(歷史影像)》。
點擊【確定】。
2、導入圖片
創(chuàng)建完圖層后,即可將TIFF格式的圖片導入到該圖層上。
在[自定義地圖管理]窗口,勾選圖層,點擊【圖片管理】;操作類型,設置為【導入圖片】;導入方式,設置為【通過tiff/img文件內部坐標系信息確定范圍】。
點擊【選擇】。
說明:
選擇圖片:只能選擇單張tiff格式航拍圖導入到奧維中。
批量選擇圖片:可以將多張tiff格式航拍圖批量導入到奧維中。
選擇文件夾:可以將整個文件夾下的tiff格式航拍圖導入到奧維中。
這里我們以導入單張航拍圖為例,選擇您要導入的航拍圖,點擊【打開】。
系統(tǒng)會自動檢測航拍圖清晰度對應的地圖級別,即自動選擇【導入到級別】。
點擊【開始】,執(zhí)行導入。
導入完成后,點擊【是】,可生成低級別圖片。
我們將顯示的地圖切換到剛添加的自定義地圖,可正常瀏覽導入的航拍圖。
3、設置內置地圖疊加層
為了方便使用,您可以將該自定義地圖疊加到奧維的內置地圖上,但二者投影類型需要保持一致。
可設置疊加層的內置地圖的投影類型如下:
投影類型 | 內置地圖 |
---|---|
墨卡托全球 | 天地圖影像 |
墨卡托全球 | 四維地球日新圖 |
墨卡托全球 | 世紀空間衛(wèi)星影像圖 |
墨卡托全球 | 吉林一號衛(wèi)星圖 |
墨卡托全球 | 四維地球衛(wèi)星影像圖 |
設置疊加層的具體操作如下:
點擊[地圖切換]→【疊加層設置】→選擇內置地圖(如天地圖影像)→【設置】。
疊加層,選擇剛創(chuàng)建的自定義地圖,點擊【確定】,即可。
我們將地圖切換到剛設置疊加層的天地圖影像??梢钥吹?,在天地圖影像上,正常疊加了導入的航拍圖。
注:設置內置圖層疊加層請參考使用幫助文檔《如何導入地圖圖片并設置內置地圖疊加層》。
]]>奧維支持將地圖導出成tpk切片包,可實現(xiàn)在ArcGIS中加載。
導出的地圖含有空間參考系,能正常和CGCS2000地理坐標及CGCS2000、北京54、西安80等平面坐標的矢量數(shù)據(jù)疊加顯示。
僅 SVIP(超級會員)用戶可使用該功能。
我們在地圖上繪制一個矩形或者多邊形區(qū)域,將該區(qū)域內的地圖導出成tpk切片包,如下圖所示。
]
在導出之前,用戶應下載好地圖數(shù)據(jù)。下載地圖數(shù)據(jù)請參考使用幫助文檔《如何下載地圖數(shù)據(jù)》。
下載好地圖數(shù)據(jù)后,點擊該區(qū)域,點擊按鈕,點擊【高級】。
]
點擊【導出成圖片】,設置地圖級別,其他設置項無需設置,點擊【保存成tpk】。
地圖級別:級別越高,地圖越清晰。您下載了多少級的地圖數(shù)據(jù),就設置為多少級。
]
點擊【我已獲得授權】,輸入名稱,點擊【保存】。
點擊【開始】,執(zhí)行導出。
導出完成后,我們可以在存放目錄下查看。
將導出的tpk文件拖到ArcMap界面,即可加載顯示。
地圖數(shù)據(jù)已經分級,級別不同,地圖要素詳略程度不同。級別越高,地圖要素越詳細。
在ArcMap中,使用鼠標滾輪可縮放地圖。
若您還需要在地圖上加載在奧維中繪制的矢量數(shù)據(jù),需要單獨導出。具體操作請參考使用幫助文檔《如何將奧維對象導出成SHP(ArcGIS)文件》。
在地圖上加載矢量數(shù)據(jù)的效果如下圖所示。
1、在ArcGIS中制作tpk切片包
在ArcGIS中,不論是TIFF、PNG、JPEG等格式的影像圖片還是SHP矢量文件,均能生成tpk切片包。
示例數(shù)據(jù)如下圖所示。
點擊[自定義]菜單,切換到[共享]選項卡,勾選【啟用ArcGIS Runtime工具】,點擊【應用】,點擊【確定】。
點擊[文件]菜單,點擊【共享為】,點擊【切片包】。
選擇【將包保存到文件】,設置保存目錄。
切換到【切片格式】,設置切片方案和格式,設置【最高細節(jié)層次】。
切片方案:建議保持默認。目前奧維僅支持Web Mercator投影的tpk瓦片包導入,若用戶自己制作切片方案,要注意投影類型。
切片格式:可以選擇PNG、JPEG、MIXED等,保持默認即可。
最高細節(jié)層次:從0開始,如果設置到12,那么對應的瓦片級別就是11級。
切換到【項目描述】,填寫摘要和標簽(任意),其他輸入框可不填寫信息。
點擊【分析】,系統(tǒng)會自動對地圖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如果有錯誤提示,一定要處理,否則無法切片,警告可忽略。
分析完成后,點擊【共享】,點擊【是】,保存地圖文檔,即可開始切片;完成后,點擊【確定】。
在保存目錄下,可以看到生成的tpk瓦片包。
2、將tpk瓦片包導入到奧維
在奧維PC端主界面,點擊[自定義地圖],點擊【自定義地圖管理】,點擊【導入tpk】。
輸入地圖名稱,點擊【選擇】,選中需要導入的tpk文件,點擊【打開】。
最小級別和最大級別:系統(tǒng)會自動獲取tpk瓦片包的級別,保持默認。
坐標類型:根據(jù)tpk文件的投影類型設置。
圖片類型:可選擇【普通地圖】或者【影像地圖】。普通地圖:若導入的地圖為矢量地圖,選擇此項;影像地圖:若導入的地圖為航拍影像、衛(wèi)星影像等,選擇此項。
設置完成后,點擊【開始】,系統(tǒng)執(zhí)行導入地圖。
導入完成后,點擊【確定】,切換到剛導入的地圖,即可。
]]>在部分行業(yè)中,可能對影像地圖的清晰度、時效性要求較高,奧維中現(xiàn)有地圖無法滿足實際需要,那么用戶可以導入自己的航拍圖;另外,若用戶有疊加規(guī)劃圖(圖片)、林斑圖(圖片)等需求,也可以采用自定義地圖的方式將規(guī)劃圖等導入的奧維中。
在奧維中,支持導入的圖片格式包括JPG、TIFF、PNG、IMG。用戶可通過多種方式導入圖片,如通過經緯度確定范圍導入、通過關聯(lián)點確定位置導入、通過顯示在地圖上的標簽附件導入等。
當然,若用戶要在手機、平板中導入航拍圖、規(guī)劃圖等圖片作為自定義地圖,TIFF格式圖片可以參考幫助文檔《手機端如何導入tiff格式航拍圖》在手機/平板端直接導入,處理其他格式圖片的操作均需在奧維PC端完成,需執(zhí)行步驟:
(1)在奧維PC版中添加自定義圖層;
(2)通過圖片管理功能導入圖片;
(3)將自定義圖層和地圖數(shù)據(jù)導出并拷貝到Android/iOS設備;
(4)在奧維Android/iOS版中將自定義圖層和地圖數(shù)據(jù)導入。
具體操作步驟如下:
1、添加自定義圖層與導入圖片
奧維PC端操作。
用戶要在奧維Android/iOS版中導入航拍圖、規(guī)劃圖等(非TIFF格式)圖片,必須先在奧維電腦端添加自定義圖層,將圖片導入到該圖層上,生成地圖數(shù)據(jù)。
注意:添加圖層,地圖id,不能重復;也要保證Android/iOS版奧維的[自定義地圖管理]中沒有使用該id的圖層。
Android/iOS版奧維[自定義地圖管理]:主界面——更多——選擇地圖——自定義地圖——自定義地圖管理。用戶在[自定義地圖管理]中查看已使用的地圖id。
關于添加自定義圖層與導入圖片的詳細說明請參考使用幫助文檔《如何導入自定義航拍圖并設置疊加層》。
2、導出自定義圖層和地圖數(shù)據(jù)
奧維PC端操作。
在奧維電腦端導入圖片后,分別導出自定義圖層和地圖數(shù)據(jù)。
(1)導出自定義圖層
在奧維PC端中,點擊[自定義地圖]菜單,點擊【自定義地圖管理】,進入[自定義地圖管理]窗口。
勾選需要導出的圖層,點擊【導出】按鈕,執(zhí)行導出。
(2)導出地圖數(shù)據(jù)
在奧維PC端中,點擊[系統(tǒng)]菜單,點擊【數(shù)據(jù)管理】,點擊【地圖數(shù)據(jù)管理】,進入[地圖數(shù)據(jù)管理]窗口。
在[地圖數(shù)據(jù)管理]窗口中,設置地圖類型、區(qū)域范圍、級別等,點擊【導出】按鈕。彈出相關提示,點擊【我已獲得授權,繼續(xù)導出】,輸入文件名稱,點擊【保存】按鈕,即可。
地圖類型:選擇需要導出的圖層,即【自定義地圖】;
區(qū)域范圍:選擇【全部】;
級別:根據(jù)自定義地圖的級別選擇,如1至21;
完成導出圖層和地圖數(shù)據(jù)后,就將導出的ovmap文件和sdb文件拷貝或者發(fā)送到Android/iOS設備,二者缺一不可。
3、將自定義圖層和地圖數(shù)據(jù)傳輸?shù)紸ndroid/iOS設備
(1)Android
安卓操作系統(tǒng)用戶可通過QQ、微信將文件傳輸?shù)绞謾C或者平板上,然后從QQ、微信根目錄導入自定義圖層和地圖數(shù)據(jù)文件;也可通過數(shù)據(jù)線將數(shù)據(jù)從電腦拷貝到奧維根目錄下或通過奧維中的點對點傳輸功能將數(shù)據(jù)傳輸?shù)綂W維根目錄下。
安卓系統(tǒng)QQ根目錄:文件管理/內部存儲/tencent/QQfile_recv
安卓系統(tǒng)微信根目錄:文件管理/內部存儲/tencent/MicroMsg/Download
安卓系統(tǒng)奧維根目錄:文件管理/內部存儲/Android/data/com.ovital.ovitalMap/files/omap
(2)iOS
蘋果用則需要通過iTunes將數(shù)據(jù)放到奧維根目錄下,如下圖所示。連接手機后,點擊【共享文件】,找到奧維互動地圖,點擊【添加文件】,將文件添加到奧維互動地圖的目錄下即可。
也可以通過奧維中的點對點傳輸功能將數(shù)據(jù)傳輸?shù)綂W維根目錄下。
4、導入圖層
啟動奧維Android/iOS版,點擊主界面右上角的按鈕,點擊【自定義地圖】,點擊【自定義地圖管理】,進入[自定義地圖管理]頁面。
點擊【更多】,點擊【導入】按鈕,系統(tǒng)會自動在奧維根目錄下篩選ovmap文件,選擇需要導入的ovmap文件,點擊【導入】,即可將自定義地圖的圖層添加到[自定義地圖管理]中。
注意:在導入的過程中,若提示“已存在,地圖id***”,且已有的圖層不重要,應點擊【覆蓋】,將已有的圖層覆蓋;若已有的圖層比較重要,不能覆蓋,應點擊【取消】,請在奧維PC端重新添加圖層并導入圖片。
在奧維中,地圖均是用地圖id識別的,所以地圖id不能變化,否則導入的地圖是無法瀏覽的。
若用戶為安卓操作系統(tǒng)用戶,用QQ、微信傳輸?shù)臄?shù)據(jù),沒有將數(shù)據(jù)存放到奧維根目錄,可直接在[選擇文件]頁面中點擊【sd卡】,在QQ、微信的根目錄下查找文件。
安卓系統(tǒng)QQ根目錄:tencent/QQfile_recv
安卓系統(tǒng)微信根目錄:tencent/MicroMsg/Download
蘋果用戶一定要使用iTunes將文件放置奧維根目錄下。
5、導入地圖數(shù)據(jù)
在奧維Android/iOS版主界面中,點擊【更多】,點擊【數(shù)據(jù)管理】,點擊【地圖管理】,進入[地圖管理]頁面。
在[地圖管理]頁面中,點擊【導入地圖】,點擊【導入文件】,選擇需要導入的地圖數(shù)據(jù),執(zhí)行導入。
完成后,即可瀏覽該地圖。
在奧維主界面上,點擊按鈕,點擊【自定義地圖】,選擇導入的圖層,即可在地圖窗口中瀏覽導入的地圖。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若用戶導入的地圖的級別高于系統(tǒng)設置的最大縮放級別,就需要調整系統(tǒng)的最大縮放級別。
在奧維主界面上,點擊【更多】,點擊【設置】,點擊【高級功能】,點擊【最大縮放級別】,將級別調高即可。
]]>在奧維互動地圖中,除了可以瀏覽內置的四維地球系列地圖,您還可以添加自定義地圖,如在線互聯(lián)網地圖和航拍圖等。
☆說明:正常添加在線互聯(lián)網地圖的前提條件
(1)被添加的地圖采用墨卡托投影方式,如天地圖;或采用經緯度投影方式,如中國地質圖。
(2)圖片的URL鏈接里必須包含有地圖圖片的坐標值XY,以及地圖縮放級別值Z。
(3)被添加的地圖采用JPG或PNG格式的圖片顯示,每個圖塊的尺寸為256×256或512×512像素。
進入您需要添加的地圖官網,使用瀏覽器查看并解析地圖的主機名、URL、尺寸、格式,如下。
本文以天地圖影像底圖(經緯度投影)和天地圖影像注記(經緯度投影)為例。
(1)使用瀏覽器打開天地圖(https://www.tianditu.gov.cn/),點擊【開發(fā)資源】→【地圖API】。
(2)將地圖瓦片獲取示例復制到TXT文本中,在TXT文本中對URL進行編輯,如下:
說明:
①img_w:根據(jù)您需要添加的圖層類型進行變換,這里img_w代表您添加的是球面墨卡托投影類型的影像底圖。
②LAYER的參數(shù):影像底圖是img,影像注記是cia,矢量底圖是vec,矢量注記是cva等,具體參數(shù)類型請參考天地圖服務地址中的參數(shù)值。
③w:w代表投影類型為球面墨卡托投影,如果您添加的投影類型為經緯度投影,請將此處改為c。
④tk:需要您去天地圖官網申請密鑰,您可以點擊“申請Key”超鏈接。
有些地圖的URL格式可能是“https://a.tile.openstreetmap.org/6/50/22.png”。
其中:a.tile.openstreetmap.org為主機名,前綴a為主機編號,在a至c之間變化,用變量替換為“{$serverpart}.tile.openstreetmap.org”;/6/50/22.png為URL,用變量替代為“/{$z}/{$x}/{$y}.png”。
注意:若您的圖為512*512像素,即x、y都要除2,z要減1。
URL示例:/arcgis/rest/services/ChinaOnlineCommunity_Mobile/MapServer/tile/{$z-1}/{$y/2}/{$x/2}
在奧維電腦端,點擊[自定義地圖]→【自定義地圖管理】→【添加】。
進入[自定義地圖[添加]]對話框,設置下圖中所框選的參數(shù)。
☆說明
(1)地圖ID:200-999之間,系統(tǒng)會給每個自定義地圖分配一個ID號,不用修改。
(2)地圖名稱:即圖層名稱,設置后會顯示在[自定義地圖]菜單下,如“天地圖影像底圖(經緯度投影)”。
(3)最大級別:該地圖的最高級別,例如天地圖影像底圖的最高級別為18級,您可以設置為18及以上。
(4)投影類型:您根據(jù)地圖的實際情況選擇。因為本示例添加的是天地圖影像底圖(經緯度投影),所以選擇【經緯度投影】。
(5)圖片類型:您根據(jù)地圖的實際情況選擇,地形圖、衛(wèi)星圖(或影像圖)就選擇【影像地圖】;其他地圖可選擇【普通地圖】。
(6)圖片格式:您根據(jù)地圖的實際情況選擇。天地圖保持默認;OpenStreetMap為“png”。您可以在網頁地圖請求信息中查看。
(7)圖片大?。耗鶕?jù)實際情況選擇,天地圖保持默認。
(8)主機名:您根據(jù)實際情況填寫。
根據(jù)《1. 獲取在線地圖URL》中的分析,天地圖地圖服務二級域名包括t0-t7,您可以隨機選擇使用,可以填寫“t0.tianditu.gov.cn”。
(9)端口號:在線互聯(lián)網地圖,通常保持默認即可。如果您地圖服務器設置了網絡端口號,那么就需要填寫。
(10)主機編號:您根據(jù)地圖的實際情況填寫。天地圖保持默認,OpenStreetMap為“a至c”。
(11)URL:您根據(jù)地圖的實際情況填寫。天地圖影像底圖(經緯度投影)為“/img_c/wmts?SERVICE=WMTS&REQUEST=GetTile&VERSION=1.0.0&LAYER=img&STYLE=default&TILEMATRIXSET=c&FORMAT=tiles&TILEMATRIX={$z}&TILEROW={$y}&TILECOL={$x}&tk=您的密鑰”。
設置完成后,點擊【確定】。
您點擊[自定義地圖],選擇剛添加的圖層,即可瀏覽該地圖。
★特別說明:
部分地圖需要令牌或者秘鑰才能訪問,如四川天地圖。
四川天地圖令牌生成鏈接:http://www.scgis.net.cn/imap/iMapServer/Token/default.aspx
天地圖影像注記(經緯度投影)圖層配置信息如下:
最大級別:18
投影類型:經緯度投影
圖片類型:影像地圖
圖片格式:JPG
圖片大小:256像素
主機名:t0.tianditu.gov.cn 天地圖地圖服務二級域名包括t0-t7,您可以隨機選擇使用
端口號:默認
主機編號:默認
URL:/cia_c/wmts?SERVICE=WMTS&REQUEST=GetTile&VERSION=1.0.0&LAYER=cia&STYLE=default&TILEMATRIXSET=c&FORMAT=tiles&TILEMATRIX={$z}&TILEROW={$y}&TILECOL={$x}&tk=您的密鑰
本文以天地圖影像底圖(經緯度投影)為例,在天地圖上疊加影像注記。
在[自定義地圖管理]對話框,勾選需要設置疊加層的地圖,點擊【修改地圖】。
設置完后,點擊【確定】→【確定】。
在[自定義地圖]菜單下,選擇【天地圖影像底圖(經緯度投影)】,即可查看路網及衛(wèi)星圖。
最大級別:18
投影類型:經緯度投影
圖片類型:普通地圖
圖片格式:PNG
圖片大小:256像素
主機名:t0.tianditu.gov.cn 天地圖地圖服務二級域名包括t0-t7,您可以隨機選擇使用
端口號:默認
主機編號:默認
URL:/vec_c/wmts?SERVICE=WMTS&REQUEST=GetTile&VERSION=1.0.0&LAYER=vec&STYLE=default&TILEMATRIXSET=c&FORMAT=tiles&TILEMATRIX={$z}&TILEROW={$y}&TILECOL={$x}&tk=您的密鑰
最大級別:18
投影類型:經緯度投影
圖片類型:影像地圖
圖片格式:JPG
圖片大?。?56像素
主機名:t0.tianditu.gov.cn 天地圖地圖服務二級域名包括t0-t7,您可以隨機選擇使用
端口號:默認
主機編號:默認
URL:/img_c/wmts?SERVICE=WMTS&REQUEST=GetTile&VERSION=1.0.0&LAYER=img&STYLE=default&TILEMATRIXSET=c&FORMAT=tiles&TILEMATRIX={$z}&TILEROW={$y}&TILECOL={$x}&tk=您的密鑰
最大級別:18
投影類型:經緯度投影
圖片類型:影像地圖
圖片格式:JPG
圖片大小:256像素
主機名:t0.tianditu.gov.cn 天地圖地圖服務二級域名包括t0-t7,您可以隨機選擇使用
端口號:默認
主機編號:默認
URL:/cia_c/wmts?SERVICE=WMTS&REQUEST=GetTile&VERSION=1.0.0&LAYER=cia&STYLE=default&TILEMATRIXSET=c&FORMAT=tiles&TILEMATRIX={$z}&TILEROW={$y}&TILECOL={$x}&tk=您的密鑰
最大級別:18
投影類型:經緯度投影
圖片類型:普通地圖
圖片格式:PNG
圖片大?。?56像素
主機名:t0.tianditu.gov.cn 天地圖地圖服務二級域名包括t0-t7,您可以隨機選擇使用
端口號:默認
主機編號:默認
URL:/cva_c/wmts?SERVICE=WMTS&REQUEST=GetTile&VERSION=1.0.0&LAYER=cva&STYLE=default&TILEMATRIXSET=c&FORMAT=tiles&TILEMATRIX={$z}&TILEROW={$y}&TILECOL={$x}&tk=您的密鑰
最大級別:18
投影類型:墨卡托全球
圖片類型:普通地圖
圖片格式:PNG
圖片大?。?56像素
主機名:t0.tianditu.gov.cn 天地圖地圖服務二級域名包括t0-t7,您可以隨機選擇使用
端口號:默認
主機編號:默認
URL:/cva_w/wmts?SERVICE=WMTS&REQUEST=GetTile&VERSION=1.0.0&LAYER=cva&STYLE=default&TILEMATRIXSET=w&FORMAT=tiles&TILEMATRIX={$z}&TILEROW={$y}&TILECOL={$x}&tk=您的密鑰
天地圖其他圖層的URL請參考以上URL進行編寫,這里不再贅述。
]]>在使用奧維的過程中,除了瀏覽內置的地圖外,您還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在奧維中添加自定義地圖,包括在線地圖和航拍圖。在電腦端奧維中添加自定義地圖,支持多種數(shù)據(jù)格式,如:JPEG、PNG、TIFF和IMG等,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如何導入航拍圖并設置疊加層。
1、進入【自定義地圖管理】窗口
運行電腦端奧維互動地圖,在菜單欄中點擊【自定義地圖】下拉菜單,點擊【自定義地圖管理】,打開【自定義地圖管理】窗口。
2、添加自定義地圖圖層
在【自定義地圖管理】窗口中,點擊【添加】按鈕,進入【自定義地圖[添加]】窗口。設置各參數(shù),點擊【確定】按鈕,即可添加。
★圖層參數(shù)設置說明
(1)地圖ID:200-999之間,每個自定義地圖分配的一個ID號,不重復即可。
(2)地圖名稱:顯示在自定義地圖菜單下的地圖名稱。
(3)最大級別:該地圖的最高顯示級別,用戶根據(jù)導入圖片的實際級別設置,應大于或者等于圖片的級別。
(4)投影類型:一般設置為墨卡托中國或者墨卡托全球,需要與疊加底圖的投影類型一致,疊加時才不會出現(xiàn)錯位。
(5)時間類型:単時相、多時相(歷史影像)。根據(jù)實際影像情況選擇,多時相請參考幫助文檔《如何添加自定義地圖多時相(歷史影像)》。
(6)其他參數(shù)不作說明,保持默認設置即可。
在奧維中,用戶可通過多種方式導入航拍圖,如通過經緯度確定范圍導入、通過tiff/img文件內部坐標信息確定范圍導入等,這些方式的應用條件不一致,我們將在后面對應用條件進行說明,用戶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導入。
勾選新添加的圖層,點擊【圖片管理】按鈕,進入[自定義圖片管理]窗口,如下圖。
1、通過經緯度確定范圍導入
已知需要導入的圖片含有左上角和右下角經緯度信息,我們可以采用該方式導入。采用該方法導入,可以精準的與實際位置匹配。
(1)加載需要導入的圖片
在[自定義地圖管理[217]]窗口中,點擊【操作類型】下拉框,選擇【導入圖片】,點擊【導入方式】下拉框,選擇【通過經緯度確定范圍】,點擊【圖片路徑】欄右側的【選擇】按鈕。
說明:
選擇圖片:只能選擇單張tiff格式航拍圖導入到奧維中。
批量選擇圖片:可以將多張tiff格式航拍圖批量導入到奧維中。
選擇文件夾:可以將整個文件夾下的tiff格式航拍圖導入到奧維中。
我們以導入單張航拍圖為例,選擇圖片,點擊打開,該圖片自帶左上角經緯度和右下角經緯度。加載后,自動填充經緯度值和導入到級別。
提示:
①導入到級別:即設置導入地圖的顯示級別,一般默認為上述圖層設置的級別,若導入的地圖本身有級別,則加載后會自動獲取地圖的級別。
②左上角經緯度:為導入地圖的左上角位置,此處設置是限定地圖導入后的左上角位置。
③右下角經緯度:為導入地圖的右下角位置,此處設置是限定地圖導入后的右下角位置。
④若手動輸入左上角、右下角經緯度值,需要輸入CGCS2000地理坐標,而不是GCJ-02經緯度。
(2)導入并生成低級別地圖
點擊【開始】按鈕,點擊【確定】按鈕,執(zhí)行導入。
導入完成后,點擊【是】按鈕,可生成低級別圖片。
2、通過tiff/img文件內部坐標信息確定范圍導入
已知需要導入的圖片含有坐標信息,我們可以采用該方式導入。采用該方法導入,可以精準的與實際位置匹配。
(1)加載需要導入的圖片
在[自定義地圖管理]窗口,勾選圖層,點擊【圖片管理】;操作類型,設置為【導入圖片】;導入方式,設置為【通過tiff/img文件內部坐標系信息確定范圍】。
點擊【選擇】。
說明:
選擇圖片:只能選擇單張tiff格式航拍圖導入到奧維中。
批量選擇圖片:可以將多張tiff格式航拍圖批量導入到奧維中。
選擇文件夾:可以將整個文件夾下的tiff格式航拍圖導入到奧維中。
這里我們以導入單張航拍圖為例,選擇單張tiff格式航拍圖,點擊【打開】。
系統(tǒng)會自動檢測航拍圖清晰度對應的地圖級別,即自動選擇【導入到級別】。
點擊【開始】,執(zhí)行導入。
(2)生成低級別地圖
導入完成后,點擊【是】按鈕,可生成低級別圖片。
3、瀏覽地圖
導入航拍圖完成后,即可在地圖窗口中瀏覽該地圖。
點擊[自定義地圖]菜單,選擇剛添加的圖層【自定義地圖】,可將地圖切換到新添加的地圖圖層,能夠正常顯示該地圖。
為了方便使用,我們可以對導入的航拍圖設置底圖,與其奧維內置地圖疊加顯示;也可以對航拍圖設置疊加層,疊加路網和相關標記信息,但二者投影類型需要保持一致。若需要進行疊加設置的圖層投影類型為“墨卡托中國”,我們新建圖層【自定義地圖】的投影類型也應為“墨卡托中國”,否則無法疊加。
(1)自定義地圖設置疊加層
點擊[自定義地圖]菜單,點擊【自定義地圖管理】,勾選需要疊加內置圖層的航拍圖圖層,點擊【修改地圖】按鈕,進入[自定義地圖[修改]]窗口。
點擊【疊加層】下拉框,選擇【使用】,點擊進入[疊加層設置]窗口。
小字體疊加層,選擇【四維地球電子地圖路網】;大字體疊加層選擇【四維地球電子地圖路網】。另外,這里還可以設置顏色不透明度,用戶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設置。點擊【確定】按鈕,保存設置。
在地圖窗口,將地圖切換至自定義地圖,即可看到,在地圖上已經顯示了路網信息。
(2)自定義地圖設置底圖
點擊[自定義地圖]→【自定義地圖管理】,選中圖層,點擊【修改地圖】,在【底圖】下拉框選擇需要疊加的地圖,點擊確定即可。
注意:如果沒有底圖下拉框,請更新軟件版本。
在地圖窗口,將地圖切換至自定義地圖,即可看到,自定義地圖下面已經疊加了底圖。
通過關聯(lián)點確定位置導入請參照幫助文檔《通過關聯(lián)點確定位置導入自定義地圖》。
通過顯示在地圖上的標簽附件導入請參照幫助文檔《通過顯示在地圖上的標簽附件導入自定義地圖》。
通過圖塊編號確定左上角位置導入請參照幫助文檔《通過圖塊編號確定左上角位置導入自定義地圖》。